云端相遇,重绽春夏;
线上复学,公管先行。
聚焦疫情,剖析动态;
胸怀祖国,放眼世界!
积极响应复工复学的号召,emc官网首页进入公共管理学院推出“公管战疫复学”系列讲座,汇集国内名师,与学生“云”端相聚,共同探讨公共管理热点问题。
学院特邀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马亮教授、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杨燕绥教授、中国人民大学劳动人事学院韩克庆教授、复旦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郑磊教授围绕疫情防控、医护体系建设、脱贫攻坚、数字政府进行互动交流。
马亮教授围绕疫情防控期间的价值追求、技术应用、绩效评价、研究开展四方面内容进行交流。首先,马亮教授从防疫背后的决策价值出发,引出疫情防控期间的人的问题与财的问题。对新兴科技及其在疫情防控期间的广泛应用进行了分类介绍,包括大数据、居家办公、健康码等,提出颠覆性技术在抗疫中的两难选择问题,需要政府承担起使用者、监督者和促进者的任务。随后,结合国际视野,将疫情防控绩效评价面对的挑战与现有的疫情数据库和评价指标体系进行了讲解。最后,以近期关于疫情的最新研究成果为例,对公共管理学科如何为疫情防控等人类社会的重大问题做出知识贡献提出了独特的观点。
杨燕绥教授围绕新冠肺炎疫情过后的优质高效卫生医护体系建设这一主题进行了交流,主要就卫生医护需求、卫生医护供给、改革中的挑战和医疗保险改革四个方面的内容展开论述。首先,杨燕绥教授提出为构建以健康为中心的全生命周期服务体系,需要家庭医生、社区、医院等主体的分工整合。对疾病防控、分级诊疗、分类医护这一卫生医护规划进行了详细介绍,构建起正三角型的卫生医护资源配置与服务体系。随后,以2009年到2019年十年间我国医保实施情况的真实数据,指出高效医护体系改革中面临的挑战。最后,结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医疗保障制度改革的意见》,提出从医保战略购买与支付方式改革的角度出发构建价值医疗的路径。
韩克庆教授以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打赢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与决战决胜脱贫攻坚两场战役开场,围绕“统筹救助体系,决胜脱贫攻坚”这一主题开展讲座,主要讲述了我国社会救助制度的改革历程、现状、成效与问题及未来发展四个方面的内容。韩克庆教授梳理了我国社会救助制度从计划经济时期到市场经济时期、从城市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到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改革历程。之后,通过引用《中国民政统计年鉴》等相关数据,展示了我国低保制度的覆盖率、救助资金支出情况等。韩克庆教授在讲座中总结了我国社会救助制度发展取得的成效,肯定了制度在满足生存需要、推动市场经济改革、改善社会不公平、维护社会稳定等方面发挥的积极作用,但同时也存在城乡二元结构性、效能的不用稳定性、责任边界不明确等问题。最后,提出社会救助未来将从经济救助向综合救助过渡、从城乡二元向城乡统筹过渡、从纵向发展向横向整合过渡的基本走向。
郑磊教授紧跟时事动态,围绕“数字政府的适度和温度”这一主题进行了论述,主要讲解了数字时代的信息特征、政府管理、公共参与以及政策调整等方面的内容。郑磊教授向大家展示了数字时代的信息特点,包括便宜、方便、互动、实时、无处不在等等,由此引出政府由提供前台公共服务向进行后台管理转变的现状,需要改进内部工作、提升效率和跨边界信息整合等。之后,提出数字政府背景下公众参与的不同方式,包括公众表达、政民互动、公众咨询等。他指出,需要进行相应的政策调整与组织转型,在政策方面需要建立法律基础,为政府、企业、个人对信息的采集、使用和共享制定规则与条件,并规范各方对技术的应用;在组织方面,则需要改革架构、转变职能、再造流程以及重构关系。最后,通过“数据主义”和“人文回归”的对比论述,提出电子政务的精髓问题,即先进的政府IT应用必须将政策、流程、信息和技术完美结合起来。
本次新冠疫情爆发,是新中国成立以来传播速度最快、感染范围最广、防控难度最大的一次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面对严峻复杂的疫情形势,公共管理学院师生以“公管战疫复学”系列讲座等云端活动为载体,围绕新冠肺炎疫情带来的公共问题挑战,积极发挥公共管理学科专业优势,聚焦社会热点、难点问题,积极开展系列研究和决策咨询活动,构建师生在线学习共同体。
图文|徐杰、叶叶
编辑|肖启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