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赞!包起帆团队荣获上海市科技进步一等奖

时间:2019-05-15浏览:983设置

5月15日上午,2018年度上海市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在上海展览中心友谊会堂召开,隆重表彰为上海科技创新事业和经济社会发展作出突出贡献的科技工作者。emc官网首页进入emc官网首页进入国际航运物流研究院包起帆领衔完成的项目《融合北斗的集装箱物流跟踪与监控技术及国际标准制修订》荣获2018年度上海市科技进步一等奖。

包起帆荣获2018年度上海市科技进步一等奖(左五为包起帆)

emc官网首页进入emc官网首页进入国际航运物流研究院院长、改革先锋包起帆 

包起帆,现任emc官网首页进入emc官网首页进入国际航运物流研究院院长。他是伴随改革开放成长起来的优秀科技专家、教授级高级工程师。研发新型抓斗及工艺系统,推进了港口装卸机械化,被誉为“抓斗大王”。参与开辟了上海港首条内贸标准集装箱航线,参与建设了我国首座集装箱自动化无人堆场,积极推进了我国首套自动化程度最高的散矿装卸设备系统的研发,领衔制定了集装箱—RFID货运标签系统国际标准。40年来带领团队技术创新,获国家发明奖3项、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3项,获巴黎、日内瓦等国际发明展金奖36项。连续五届荣获“全国劳动模范”称号,荣获“全国优秀共产党员”称号,荣获“改革先锋”称号。

上海市科技进步一等奖证书


物流是现代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效率、成本和安全涉及各行各业、国计民生。随着经济全球化不断推进,集装箱物流的安全形势变得相当严峻,货物被盗、偷渡、走私的事件在世界各国几乎每天都在发生。如何提高物流的透明度和安全是全球热切关注的重点。

《融合北斗的集装箱物流跟踪与监控技术及国际标准制修订》项目针对现代物流“信息前置、可视化和可追踪”的需求,创新了一批领先于国际同行的科研成果,然而没有国际标准引领,就无法将其推广至全球。尽管我国集装箱生产量、运输量、吞吐量均为世界第一,但在这些第一背后,鲜有中国在该领域国际标准制定中的声音,更难有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中国发明进入国际标准。

项目以“技术专利化、专利标准化、标准国际化”的路线开展技术创新。

创新点1:发明了基于互联网实现集装箱全球跟踪管理的方法和解决方案,获得美国和中国发明专利,以此为基础,领导了ISO 18186的制定,实现了我国在物流和物联网领域制定国际标准上零的突破。

发明了无线射频接口、电子封条锁、低频磁通信定位和唤醒、光纤锁缆防盗等多项配套技术,形成了以集装箱为跟踪目标的物联网,在世界上首次实现集装箱物流信息从告知到感知的变革。

包起帆在国际标准化组织会议上与同行交流

由上述创新为基础,代表中国提出了国际标准新提案。因为该领域国际标准争夺十分激烈,中国发明起初未被国际同行认可,首轮投票失败。项目组并不气馁,邀请外国专家考察现场,做了大量细致的工作,第二轮投票终获成功。历时2年半研制和5年精心维护拓展,经过13次国际会议交锋和交融、7轮投票,ISO 18186终于在日内瓦正式发布,并通过了标准发布5年后的复审投票。

创新点2:针对发达国家对北斗的封堵,通过国际物流的管道,让北斗切入国际市场和国际标准是最佳途径。项目首次将北斗定位和通信技术及相关发明纳入了ISO/TS 18625,打破了国际上定位即为GPS的垄断。

包起帆在摩洛哥世界铁道组织会议上介绍集装箱物流跟踪技术

针对全球占比达88%的山区、海洋等无基站区域物流信息失联的状况,利用北斗通信与定位一体化的独特优势,创新了物流无盲区实时跟踪与监控技术,实现货物在途信息的多通道高可信交互。发明了基于低功耗蓝牙的物流主被动监控技术,研制了跟踪与监控智能终端系列产品,满足了物流监控路径全覆盖、多样化、可视化和便捷化等需求。

2013年ISO哥本哈根会议上,项目组首次展示了中国新系统,得到了各国专家肯定。随后以该系统原型为基础,成立了ISO/NP 18625起草组,项目组成员代表中国加入其中。然而以美国为首起草的标准草案中,涉及信息交互、卫星定位、读写设备等内容,未将中国发明列入其中。项目组在正式会议和标准修订表中,多次提出北斗具备与GPS相同的功能,要求将“GPS”修订为“全球导航系统”,增加“卫星通信”和“智能手机”作为识读设备等内容,据理力争,最终得到采纳。

创新点3:由美国主导的ISO 18185系列标准源于美国军事应用,但成本过高,导致其发布十余年,至今无法也无人真正商用。项目创建了“移动互联网+云平台+NFC封条+智能手机”为架构的电子封条新系统,突破了ISO 18185的局限性,并正式启动了该国际标准的修订程序。

新型电子封条价格仅为ISO 18185规定的封条的1%,并以智能手机取代了专用手持机和固定式读写器,满足了实际商用要求。

为了把上述成果推广到世界,让中国在移动互联和物联网领域的优势实现产业化,2017年,项目组代表中国向ISO正式提交了修订18185的提案和技术大纲,秘书处开启了投票程序,获得过半赞成票。

项目参评日内瓦国际发明展,评委竖起了大拇指

本项目已授权国家发明专利6项、美国发明专利2项、实用新型专利16项,软著权9项。成果获中国标准创新贡献一等奖、日内瓦国际发明展金奖3项。经上海科学技术情报研究所水平检索:“该项目总体达国际领先水平”。

国家标委会主任陈钢在ISO 18186发布宣介会上评价:这是我国专家在物流、物联网领域牵头制定的首个国际标准,也是中国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创新成果最终上升为国际标准的成功探索。在国际标准的制定过程中,面对各种困难,锲而不舍,用中国人的才智和坚韧,一次又一次地与国际专家们沟通研究,最终将中国的创新成果推向国际,形成标准。

交通运输部高宏峰副部长认为:标准的发布是一件令人振奋的事情,是“中国速度”创造的优异成绩,在交通运输领域引起了强烈的反响。

全国集装箱标委会评价:ISO 18186是一项源于创新实践的标准,具有很强的实用性,通过提高透明度和安全来引导物流的发展。

中国主导的国际标准具有很强的生命力。2016年,ISO 18186在美国、德国、法国、新加坡、韩国等支持下通过了复审投票;该标准已被英国、荷兰、丹麦、捷克、法国、沙特、波黑采纳为国家标准,日本和俄罗斯也计划采纳为国家标准;美国、德国确认已在本国得到实际应用。全球智能集装箱产业联盟证明应用了ISO 18186。ISO/TS 18625已在世界各国开始实施,中国北斗通过标准进入国际视野。

包起帆在马来西亚海关应用现场

项目的实施引领了物流高效、准确、安全、便捷和低成本的发展,推动了产业化,在集装箱运输、检验检疫、军队、能源等百余家单位得到了应用,并以百万件的批量出口至印度、美国、越南、阿根廷、俄罗斯、马来西亚等国。

项目首次将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发明上升为国际标准,展示了中国创新在国际上的影响力,推动了物流行业技术进步。在国际标准研制中积累的经验和教训,为其他行业进入国际标准提供了可资借鉴的范本。



文|国际航运物流研究院

编辑|肖启玉

返回原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