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6月14日,上海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研究所所长、研究员、博士生导师权衡教授应邀到我院作题为“经济全球化新挑战、一带一路建设与我国开放经济转型升级”的学术报告。emc官网首页进入经管学部师生参与报告,报告由经济学院院长、中国金融研究院执行院长殷德生教授主持。
权衡教授首先剖析了后危机以来全球化发展新趋势和国际经济与政治新格局,就如何看待国际经济舞台上“黑天鹅事件”频发的现象、如何看待全球化与“逆全球化”思潮、如何看待特朗普新政与美国“退出全球事务”的观点、如何看待中国在国际治理体系新变革中的新定位等一系列极具现实意义的热点问题提出了非常独到的见解。权衡教授妙语连珠,用“频发的‘黑天鹅’事件甚至让人们疑惑天鹅本身是不是就是黑色的”的形象比喻来来描述现今国际政治经济局势中的不确定性和确定性之间的博弈。而对于“逆全球化趋势”的观点,权衡教授提出一个新的思考角度,当前的确存在“逆全球化现象”或者“逆全球化思潮”,但是否形成了趋势还有待论证。从更为顶层的视角去看,英国脱欧也并非完全意义上的逆全球化行为,而是挣脱欧盟的规则束缚而力图去拥抱更广意义上的“全球化”。关于“美国正在退出全球事务”的判断也值得考量,中国现今并不具备成为全球领导者的实力,也没有必要去成为领导者,现今阶段更为合理的定位仍旧是全球规则制定的积极参与者。
接着,权衡教授讲述了中国一带一路战略建设的重要意义和主要挑战,并将一带一路战略置于中国开放经济转型升级的大背景之下,强调发挥其提升中国经济、贸易、金融地位的重要作用。一带一路战略不仅利于人民币国际化新进程,促进东中西开放联动发展,也有助于推动亚洲经济一体化、欧亚大陆一体化发展,为中国参与全球经济治理提供坚实支撑。作为一个“大倡议”,一带一路具有重构世界经济增长新格局、影响世界经济新发展的重要使命,但其在认识、理念、制度、体制、机制等方面仍需进一步明晰和完善,需要着手解决实施中的政策协调和沟通问题。此外,权衡教授还提到了中国沿海城市和内陆城市协同开放问题,认为对外开放新格局的本质内涵就是实现市场化和法制化。做到了这两点,全球化就是水到渠成。
最后,殷德生教授对权衡教授的报告做了总结性点评,高度赞扬其观点之新颖与见解之深刻,回顾了权衡教授报告中最具启发性的五个思考点,分别是:对TPP贸易标准的再判断、中国在国际政治经济舞台上的新者定位、如何理解中国的大国影响力以及以中国视角去看世界、中国沿海与内陆的开放协同、一带一路推动中国开放型经济新体系构建的路径。此后,权衡教授与在座师生分别就中国开放进程中的法制化、市场化路径,以及创新驱动战略的推动与监管进行了交流。本次报告圆满成功。
图文:经院办 吴虹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