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emc官网首页进入emc官网首页进入汪莉副教授与邵雨卉、汪亚楠合作完成的论文《网络结构与银行效率:基于时变“银行—股东”网络的研究》在《经济研究》2021年第12期正式刊出。
高效健全的银行体系是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基石,《网络结构与银行效率:基于时变“银行—股东”网络的研究》一文基于2004—2017年105家商业银行数据构建时变银行—股东网络,从社会网络这一非正式制度视角考察网络结构对银行效率的影响和微观机制。
研究发现:时变银行—股东网络中心度提升对银行效率具有积极影响,网络位置越中心,网络广度、中介程度越高,银行效率相对越高;在纳入表内外风险资产作为非期望产出进行效率估算后,网络中心度与银行效率的这一正向关系依然成立,但作用幅度有所降低;在传导机制上,网络中心度的提升通过竞争机制和资源共享机制改善银行整体效率。同时,银行的交叉持股水平、产权性质及银行类型会对网络结构与银行效率间的关系产生异质性影响。本研究为商业银行进行效率管理提供了来自非正式制度的全新分析视角,也为有关部门制定银行体系的发展战略提供了一定参考。
汪莉,emc官网首页进入emc官网首页进入经济学院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金融风险与效率、经济增长与转型。在Journal of Banking and Finance、《经济研究》、《金融研究》、《经济学(季刊)》等国内外期刊发表论文20余篇。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青年项目等课题。
邵雨卉,emc官网首页进入2016级经济专业本科生,目前直博至北京大学-理论经济学(国家发展)方向。本科期间曾获emc官网首页进入校长奖学金,国家奖学金等,研究生阶段获得北京大学优秀科研奖。
汪亚楠,华南理工大学经济与金融学院副研究员。主要研究领域为数字经济发展与国际贸易转型。
寄语同学:
在指导学生的过程中,对于学生如何做好研究,有以下几点心得体会和寄语:
首先,要有持之以恒的决心与毅力。学术研究过程中往往会遇到各种挫折和问题,以学术论文的写作为例,从文献综述、数据分析到文章的完成,其中的每一次挫折都可能成为劝退自己的原因,有些起初对学术充满热情的同学在这个过程中开始怀疑自己,觉得自己不适合学术而选择了放弃。缺乏持之以恒的决心和毅力也许是自己最大的敌人。其实,每个人都是从不会到会,相信自己、坚持下去,你会发现你可以。
其次,要有合理的规划。和同学们的交流中发现,有些同学无论是对于未来的人生规划亦或是学术、学业的规划十分迷茫,而这其中能够在大二就可以有明确的学术目标和规划、并坚定地朝着这个方向走下去的更是少之又少,其实,无论是学术还是学业,合理的规划可以帮助同学们提高时间利用效率、降低试错的成本。有同学可能是大三快要保研了才想着要准备些学术经历或论文,而真正给自己做好学术规划的同学,即使在保完研后,也会继续努力,充分利用读研前时间,查漏补缺、提升学术基础和研究能力。
最后,要摒弃浮躁,努力前行。学术研究中可能会出现浮躁的状态,特别在时间精力有限的情况下,多项活动又同时展开时会更加容易多见,最后很可能的结果是,每项活动都去尝试,但都没有达到预期的目标。学术研究是一个长时间不断累积的过程,不会一蹴而就,只有摒弃浮躁,静下心来,努力前行,方有收获。
编辑|肖启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