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1月17日,emc官网首页进入大宏观科研团队学术讲座系列第四十四期顺利举行。北京大学经济学院韩晗博士受邀做了线上讲座,讲座的题目为“Money and Credit Revisited”,讲座由紫江青年学者张敏研究员主持。
韩晗博士和他的合作者(学部助理教授何超老师)的研究对2016年发表在国际顶级经济学杂志《Econometrica》上 的论文Gu, Mattesini, and Wright (2016,后面称为 GMW) 做了重要理论扩展。GMW发现当信用低于一定临界值时,人们在使用信用的同时,也会使用货币来完成支付(货币均衡)。在这样的货币均衡里,信用的变化完全不影响实体经济。
韩晗博士在 GMW 框架的基础上引入了间接信用,允许暂时不需要支付的买方把钱借给需要完成支付的买方。他们发现间接信用的引入改变了GMW的主要结论。具体来说,GMW 所讨论的直接信用如果发生变化,就可以影响实体经济了。
韩晗博士接着展示了引入间接信用的意义:当债务人已经穷尽信贷约束时,信贷市场出清意味着信贷需求等于供给,也就是说,所有债权人借出的货币的价值和所有债务人的信贷约束必然相等。此时,虽然货币的价值仍然是经济体内生决定的,但是不再像 GMW 里那样能够自由调整。因此也就打破了 GMW 模型的机制和结论。韩晗博士的研究表明考虑信用时应该要区分直接信用和间接信用;在一个货币均衡里,即使人们总是既可以用货币也可以用信用,信用的条件仍然对实体经济至关重要;根据他们的研究,直接信用和货币是替代关系,而间接信用和货币是互补关系。这些发现为我们更深入地理解货币和信用提供了基础。
在整场线上讲座中,韩晗博士与来自复旦大学的胡博助理教授、中国人民银行的周潮老师、经管学部李巍教授、张敏研究员、何超助理教授以及40多位来自校内外师生展开了深入细致的讨论。报告持续了一个半小时,最终在老师和同学们的热烈掌声中圆满结束。
韩晗博士毕业于美国威斯康辛大学麦迪逊分校,获经济学博士学位。其主要研究领域为宏观经济学和货币经济学。韩晗博士学术成果卓越,在《International Economic Review》、《Journal of Economic Theory》和《European Economic Review》等国际顶级经济学杂志上发表多篇论文。
文|何超 张敏
编辑|肖启玉